Menu

苏超观察:太湖三傻文创盛行,职业与业余并肩

    


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尹成君报道,

江苏城市足球联赛,被誉为“苏超”,在这个初夏风靡大江南北。虽然参赛的球队都是业余出身,但他们所展现出的职业精神令人瞩目。经过三轮激烈角逐,南通队以全胜战绩高居榜首,而来自太湖周边的常州队、无锡队以及苏州队则暂时垫底,这一情况让球迷们戏称为“太湖三傻”。

这一绰号源于“太湖三宝”,却并未激怒三座城市的球迷。相反,他们以包容的心态接受了这一称号,并将其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的新动力。众所周知,江苏,无锡和常州自古便是富庶之地,“苏湖熟,天下足”正是对这一地区的生动描绘。在江苏省2024年的GDP统计中,苏、锡、常三市与另外两座城市共同领跑,人均GDP也在这三市达到了20万元以上。

然而,在经济上领跑的“太湖三市”,在足球赛场上却集体垫底,成为了“十三妹”的有力竞争者,这一现象确实令人费解。对此,江苏的球迷们各执己见。其中,“轻敌”与球队成员来自不同圈子、配合默契度欠佳、战术执行不流畅等问题被广泛认为是主要原因。

不过,苏州队主教练郭旭却持不同看法。他表示,因为苏州队轮空一轮只踢了两场比赛,乾坤尚未完全定论。他们仍有机会逆袭,绝不服输。

尽管如此,球场的失利并未影响“太湖三市”在文化与经济创意方面的表现。“太湖三傻”称号问世后不久,多款文创产品迅速上架。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呆萌的小玩偶文创产品——分别代表三队的大闸蟹、小笼包和恐龙形象。此外,冰箱贴、帆布包等“叫南哥”的文创商品也备受追捧。这些售价约50元的文创产品,深受18-35岁年轻人的喜爱,展现了草根赛事的强大商业潜力。

相较于其他城市的球队在赛场上竞争,“太湖三市”虽然无法从球场上得分,却已经开始利用“苏超”周边产品为自己的GDP加分。他们在推广文创产品方面做得十分职业,甚至让许多职业球队都自愧不如。

事实上,“太湖三傻”的文创产品热销不仅限于江苏地区。很多职业球队也开始借鉴这一模式,将售卖周边产品作为重要的收入来源。虽然中超球队的周边产品曾以球衣、球帽等穿戴品为主,但如今已逐渐拓展到更多文创产品领域。

放眼全球,苏格兰超级联赛的凯尔特人球队,其一个赛季的周边产品收入高达3500万欧元,折合人民币近2.9亿元。这足以证明球迷对创意周边产品的巨大需求尚未完全释放,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。

对于江苏的“太湖三傻”而言,虽然他们在场上可能不是最强的选手,但场外的表现却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商业成功。这不仅仅是一项比赛,更是一次文化的碰撞和商业的契机。每个参与其中的队伍都是赢家,他们在潮流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赢得了市场和人心。


【资讯关键词】:  苏超  足球  南哥  文创  太湖三傻